淺析IC塑料托盤的特性和缺陷修復
目前市場上一般使用的塑料IC托盤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(即俗稱亞加力或有機玻璃,代號PMMA)、聚碳酸酯(代號PC)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(代號PET)、塑料尼龍。AS(丙烯睛一苯乙烯共聚物)、聚砜(代號PSF)等,其中我們接觸得最多的是PMMA、PC和PET三種IC托盤,由于篇幅有限,下面就以這三種IC托盤為例,討論塑料IC托盤的特性和注塑工藝。
一、塑料IC托盤的性能
塑料IC托盤首先必須有高塑料度,其次要有一定的強度和耐磨性,能抗沖擊,耐熱性要好,耐化學性要優,吸水率要小,只有這樣才能在使用中,能滿足塑料度的要求而長久不變,下面列出表l,比較一下PMMA、PC和PET的性能。
(四)注塑工藝方面應注意的問題(包括注塑機的要求)
為了減少內應力和表面質量缺陷,在注塑工藝方面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。
a)應選用專用螺桿、帶單獨溫控射咀的注塑機。
b)注射溫度在IC托盤樹脂不分解的前提下,宜用較高注射濕度。
c)注射壓力:一般較高,以克服熔料粘度大的缺陷,但壓力太高會產生內應力造成脫模因難和變形。
d)注射速度:在滿足充模的情況下,一般宜低,最好能采用慢-快-慢多級注射。
e)保壓時間和成型周期:在滿足IC托盤充模,不產生凹陷、氣泡的情況下。宜盡量短,以盡量減低熔料在機筒停留時間。
f)螺桿轉速和背壓:在滿足塑化質量的前提下,應盡量低,防止產生解降的可能。
g)模具溫度:IC托盤的冷卻好壞,對質量影響極大,所以模溫一定要能精確控制其過程,有可能的話,模溫宜高一些好。
(五)其他方面的問題
由于為要防上表面質量惡化,一般注塑時盡量少用脫模劑。當用回用料時不得大于20%
對于除PET外,IC托盤都應進行后處理,以消除內應力,PMMA應在70-80T熱風循環干燥4小時。PC應在清潔空氣、甘油。液體石臘等加熱110-135℃,時間按IC托盤而定,最高需要10多小時。而PET必須經過雙向拉伸的工序,才能得到良好機械性能。
二、塑料IC托盤的缺陷和解決辦法
(一)銀紋(wen)(wen):由充模和冷凝過程中,內(nei)應力各向異性(xing)影響,垂直(zhi)方(fang)向產(chan)生(sheng)的應力,使(shi)樹脂發生(sheng)流動上(shang)(shang)(shang)取向,而(er)和非流動取向產(chan)生(sheng)折光(guang)率不同(tong)而(er)生(sheng)閃光(guang)絲紋(wen)(wen),當(dang)其擴展后,可能使(shi)IC托盤出(chu)現裂紋(wen)(wen)。除了(le)在注塑工藝(yi)和模具上(shang)(shang)(shang)注意外(見表(biao)4,最(zui)好(hao)IC托盤作退火處(chu)理。如PC料可加熱(re)到160℃以(yi)上(shang)(shang)(shang)保持(chi)3-5分鐘(zhong),再自然冷卻(que)即可。
(二)氣泡:主于樹脂內的水氣和其他氣體排不出去,(在模具冷凝過程中)或因充模不足,冷凝表面又過快冷凝而形成“真空泡”。(三)表面光澤差:主于模具粗糙度大,另一方面冷凝過早,使樹脂不能復印模具表面的狀態,所有這些都使其表面產生微小凹凸不平,而使IC托盤失去光澤。
(四)震紋:是指從直澆口為中心形成的密集波紋,其原因因熔體粘度過大,前端料已在型腔冷凝,后來料又沖破此冷凝面,而使表面出現震紋。
(五(wu))泛白、霧暈:主要由(you)于在空氣中灰(hui)塵落入(ru)原料之中或原料含水(shui)量太大而引起的。
- 上一篇:淺析塑料托盤的自重、尺寸的檢驗標準 2020/10/15
- 下一篇:淺析塑料托盤的收縮率影響因素 2020/10/12